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思践悟 > 镜头·手记 >
春节的传统与新变
时间:2017-01-26 12:00:00   来源:qjpjwadmin   作者:人民日报

新春民俗贴春联

  春节是古老而又年轻的盛大节日。它在民族生活中具有至高地位。如果从上古三代算起,岁首新年已经三千年的历史。诗经时代,岁末年初,“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祝福喧闹,至今仍回响在华夏大地之上。

  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正旦、元日、元旦等。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民国成立以后。传统的大年“春节”是一个时间段落,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围绕着春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腊八粥,小年祭灶,忙年,扫尘,年夜饭,团圆守岁,更岁饺子,鞭炮迎年,拜祖先,拜年,元宵灯会等成为系列的春节活动标志。

  依照春节民俗,我们可以归纳提炼出春节四大民俗传统:一是饮食民俗传统。春节是全民美食节,年味从味觉体验开始。北方的饺子,南方的年糕,各有吉祥的寓意。而南北共享的年夜饭更是民族的圣餐。从周秦以来,送旧迎新的年夜饭成为我们聚合家人、增强家庭凝聚力的重要物质载体;二是祭祀传统。春节是新年的开端,也处在四季之首的立春时刻,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特定时刻,人们以祭祀仪式表达人对自然、祖先及各种神灵的感恩与礼敬,实现人与自然及超自然的交流和沟通,以取得心灵的安定与精神的慰藉;三是家庭人伦传统。春节是家人的团聚日,回家是春节的主题。年前的返乡之路虽然并不平顺,但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执着回家与亲人团圆。人们在火炉旁,年夜饭的餐桌上,话旧说新,畅叙亲情。人们在春节中通过亲友之间的礼品馈赠、长辈给予晚辈压岁红包、相互拜年问候,表达亲人间的浓情盛意,家庭伦理关系得到周期性的强化;四是祈福迎祥的民俗艺术传统。春节还是人们审美意识集中呈现的特别时间,人们以火红的色调与多彩手工艺术,装饰门庭,通过种种象征物与娱乐活动,烘托年节气氛,祈福迎祥。

  除旧布新,祈福迎祥是春节民俗的本质内涵,也是春节民俗文化永远的主题。正如德国民俗学家鲍辛格所说:“一个传统不是因为古老才有价值,相反是有价值它才古老。”春节民俗传统的价值经历了千年岁月的锤炼与淘洗,历久弥新。

  21世纪以来,在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新时代环境之下,春节民俗传统面临着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新机遇。古老的春节正以青春的姿态,不断地融汇与吸纳着新的节俗元素,柔软而持续地更新着自己的民俗传统。

  春节民俗在传承中变化,在变化中传承。春节新变有四大情形或者说四大趋势:首先,春节正在由传统的汉民族传统节日转变为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节日,现代春节的假日制度,春节的喜庆祥和气氛,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接受、欣赏与享受这一传统佳节;其次,春节已经从单纯家庭内聚型节日,逐渐转变为更强调社会性共享的节日,在城市一体化的过程中,春节为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建构,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其三,互联网、微信正成为春节人际互联互通的新平台,人们已经能够利用网络与新型媒体通信技术,让远隔天涯的亲友,瞬间近在咫尺,全球华人共享春晚盛典成为现实;其四,重视年俗符号的回归与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物质材料,强调文化创新与时尚设计。春联、门神画、窗花、桃符、鞭炮、焰火、压岁红包、拜年帖、水仙花、摇钱树、红灯笼、中国结等,这些都与现代商家的参与密不可分,它们将春节气氛烘托得更加热烈,增添大年的视觉感受与审美情趣,使年味更加浓郁。由中华春节符号征集委员会征集设计的春妮与年娃,及其系列产品的热销,说明春节将是带动当代创意消费产业的文化增长点。

  春节在历史长河中流动,春节民俗传统与适应时代环境的新变构成了春节的完整形态。传统与现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乳交融,传统的价值得到传承与弘扬,创新性的发展代表了传统的未来方向。我们从现代回看传统,传统是我们的资源与财富,传统节日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呈现。在当今时代,我们重视春节,重视春节所承载的思想观念与伦理意义,就是重视民族精神根脉的滋养。同时我们积极看待春节习俗在当代的变化与发展,“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春节民俗文化背靠传统,立足当代,面向未来。春节民俗的伦理价值,决定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意义,大年是我们胸怀的善念与温暖。

  民族生命的春天从春节新年开始,它越历千秋,却青春永远!(萧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