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思践悟 > 镜头·手记 >
强化“不想腐”,须从“心”抓起
时间:2017-01-16 12:00:00   来源:qjpjwadmin   作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披露,中央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袁卫华,拿工作秘密做交易,利用自己的权力承揽到总金额超过10亿元的工程项目给父亲,又反过来逼父亲立遗嘱把所有财产留给自己。这名曾经的家乡高考状元、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为什么走到这一步?正如专题片解说词所说:“对党员干部来说,失去了理想信念,丢掉了宗旨意识,也就失去了底线……”

  “这个人完全是心坏了。一个人心坏了,怎么能让他不干坏事?”这是看这部专题片时,一名党员干部的评说。一个办过大案要案,亲自把腐败分子送进铁窗的“打虎干将”,不能说不知道腐败的结果;一个法学高材生不能说不懂党纪国法的严肃性。然而,心里“想腐”,财迷心志,鬼迷心窍,心存侥幸,就会把“不敢”“不能”通通抛到脑后。

  腐败分子的忏悔录,可谓字字滴血。一名被查处的腐败分子如是说:“任何外因都不能成为贪腐的借口,人最终还是要面对自己的内心。”是做一名不辱使命的守纪者,还是成为一名忘记初心的违纪者,或被记在光荣册上,或被钉在腐败的耻辱柱上,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选择。

  强化“不想腐”,需从“心”抓起。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怎么可能会违反纪律、去搞腐败?确实,在我们党内,是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但在我们的队伍中也有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一大批的优秀党员。“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他们是真正践行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的共产党人。如果这样的同志在8800多万党员中越来越多,那些以身试纪试法的就会越来越少。

  形势决定任务。从“不敢”到“不能”再到“不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的现实路径。我们进行了“遭遇战”,突出治标,“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我们进行了“阻击战”,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我们还将进行“持久战”,就是“标本兼治”——在坚持治标不松劲,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基础上,“不断构筑不想腐的堤坝”。

  因此,必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修好“心学”。常怀忠诚之心,忠诚于信仰、忠诚于组织、忠诚于人民;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权力、敬畏法规、严守底线;常怀谦卑之心,带头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常怀担当之心,坚决治理为官不为。仔细品读,感到这是对共产党人修好“心学”的具体概括,既是“强身健体”之方,亦是“直指病灶”的对症之药。

  人们时常想起那则公益广告语:“秤准吗?”“心准,秤就准!”就党员干部而言是同样道理:正心修身,方能守住为政之本。(完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