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思践悟 > 镜头·手记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评述
时间:2017-01-03 12:00:00   来源:qjpjwadmin   作者:人民日报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
  67年前,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毛泽东同志勉励全体中央委员会成员——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
  67年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风云际会,沧海横流。站在过去和未来交汇点上的中国,既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国内空前繁重任务的挑战,遭遇着全球深度嬗变激荡格局,正步入一段新的历史关键期。
  无限风光,尽在险峰。承载中国发展的历史担当,秉持改革创新的智慧勇气,肩负起亿万人民的期待重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13亿多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夺取了新的伟大胜利……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关键时期有关键担当,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心民心团结一心
  习近平:“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历史,常常凝炼成一次次选择;选择,又常常开启一段段崭新历史。
  2016年,金秋北京。在锤头镰刀的巨大党徽前,中央委员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这份举世瞩目的公报中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
  滚石上山,闯关夺隘;逆水行舟,险滩激流。
  诸多“拦路虎”“绊脚石”摆在前行道路上;一系列“最复杂”“最敏感”问题互相交织并亟待破解;种种党自身所面临的“考验”“危险”不断凸显……
  尽管重要战略机遇期仍在,但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迫切需要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88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13亿多人生活于发展迥异的城乡之中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空间、5000多年历史文明的厚重沉淀……
  即使是了解并理解一个偌大的中国,都需要花费一番相当功夫,带领这样一个大国跨过关键的历史关口,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克服重大矛盾阻力、取得重大突破胜利,顺利完成世纪腾越,这需要具备怎样登高望远的谋略?怎样勇敢坚毅的意志?
  历史转折的关头,奔腾不息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总揽战略全局,把握发展大势,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新局面。
  4年多来,在这段跨越时空中,中国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迈出坚实步伐,在治国理政道路上开辟出全新征程。
  中华民族看到百年梦想的召唤,中国目标、中国战略点燃起新的希望。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到“中国梦”的引领,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到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五大新发展理念到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不断完善,新战略新举措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又一次实现新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人民看到催人奋进的光明前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有了新的彰显。
  以“抓铁有痕”的决心根治腐败,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力促改革;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指引最大魄力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凝聚共识”的导向连续召开文艺、新闻舆论、哲学社会科学等系列工作座谈会;以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温暖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编织感情纽带……
  世界看到这个东方大国的崭新姿态,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赋予新的内涵。
  无论是西子湖畔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勇立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涛头,还是雁栖湖畔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北京会议引领世界经济雁阵齐飞;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还是亚投行吸引全球57个成员国加盟,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声音愈加唱响,世界图景上的中国印记日益鲜亮。
  夙夜在公,励精图治。4年多来,1500多个日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起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责任,在全党树起使命担当的典范和真抓实干的标杆,让亿万人民对国家和未来有了更强的信心、更深的期待。
  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正在新时期历史使命的引领下,谱写一首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壮丽史诗。
  立下愚公移山志,一张蓝图干到底。
  20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来到宁夏,将一个尚是戈壁荒滩上的规划村命名为闽宁村,开启两地携手向贫困宣战的篇章。
  2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正带领中国进行脱贫攻坚、奔向全面小康的大决战。而昔日荒凉的闽宁村如今也已发展成为拥有6万多人、现代化的闽宁镇,成为中国书写扶贫开发新篇章的一个缩影。
  执着奋斗,久久为功。
  “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重新踏上宁夏大地如是说。
  梦想,总是这般在力量的汇聚中,照进现实,绽放光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的领导力量
  习近平:“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016年深秋,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以一次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出台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规范性文件,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行动指南。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这是中国共产党植根95年辉煌历程的自信、着眼长期执政的自醒、锻造坚强政治组织的自觉。
  “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党的旗帜,加强党的领导,彰显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逐梦前行,首在把舵导航;攻坚克难,更需引领力量。
  如何破解世界上最大的发展难题?如何带领13亿多人实现前所未有的复兴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步之所至、言之所及旗帜鲜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这既是一份自信,更是一份担当。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4年多前,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面对500多名中外记者郑重承诺。
  4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准中国航船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多个领导小组组长,党中央每季度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党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军队、国企、高校等工作的领导……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更好发挥,成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首次集体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党中央召开统战工作会、宗教工作会、群团工作会……把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逐梦中国的强大动力。
  重任面前当仁不让,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风范。
  “在中国长期执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视党内突出问题,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彰显深沉的使命忧患意识。
  凌冬已至,前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参观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时常会有一些党员整齐地站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对着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西柏坡,习近平总书记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他想得最多的就是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我们对‘两个务必’坚持和弘扬得怎么样?”“今天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问题,而在他内心深处早已有了答案。
  时间回溯到1975年,22岁的习近平就要离开插队7年的梁家河了。那天,全村人排起长队为他送行,老乡们还送给他一个镜框,上面镶着八个字:“贫下中农的好书记”。
  光阴荏苒,初心不忘。
  从对“温水煮青蛙”的忧思到对“历史终结论”的诘问,从对焦裕禄的深情讲述到对“七个有之”的猛击一掌,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雄心到“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沉的使命忧患意识,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摆上重要位置。
  加强农村社区基层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到扶贫一线……400多万党组织正在成为400多万个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8800多万党员正在成为8800多万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密切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着党执政大厦的根基。
  “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上率下正风肃纪,严字当头敢管善治,彰显顽强的意志品质。
  “党和国家领导人退下来要及时腾退办公用房;不能超标准配备车辆、超规格乘坐交通工具,外出要轻车简从,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待遇进一步作出规定。这也是对4年前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的拓展和深化。
  越己者,恒越。
  从中央八项规定切入,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纵深推进。
  严字当头,譬如刮骨疗毒。
  4年多来,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200多名中管领导干部因腐败问题被审查,100多万人因违纪违规受到组织处理,约20万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
  在“打虎”“拍蝇”“猎狐”的同时,中央用巡视派驻、机制创新、法规建设,构筑起一道道制度的“防火墙”;用科学理论、优秀文化、良好家风,建立起一座座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力度前所未有,压力也前所未有。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斩钉截铁:“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10余位“落马”高官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痛陈堕落轨迹;潜逃海外13年的“红通首犯”杨秀珠回国投案自首;民意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时至今日,反腐深得民心,党更强,国愈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用好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凝聚起奋进的动力
  习近平:“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实现改革目标,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梦想与改革,总如影随形。
  安徽小岗村,“大包干”的发源地,中国改革的起点。
  2016年4月25日,在“当年农家”院落里,习近平总书记俯身认真查看那张大包干契约,重温这“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
  这是“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后的首次地方调研;而在他担任总书记后的首次考察,去的是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深圳。
  两个改革“地标”,两次对中国改革有关键意义的宣誓。
  这是一个中国再出发的关键抉择。国内“三期叠加”,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处在重峦叠嶂的跋涉途中,“中国改革往何处去”,世界种种猜疑。
  “同过去相比,中国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清楚中国改革的要害在哪里。
  这位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中国新一轮革新的中心人物”的领导人,像一位舵手坚定开启了“改革时间”,巨细靡遗地指导这场改革。
  这是一场关系全局的深刻变革。4年多来,行稳致远的“中国号”,面对各种重大风险与考验,一次次打破定律,创新模式。
  紧锣密鼓,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
  改革从全局着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这“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改革节奏。短短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31次会议,审议通过274份文件。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纵深推进,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已基本出台,国企、财税、司法等标志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逻辑、大框架日渐清晰。
  壮士断腕,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
  “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情真意切地告勉大家。
  改革破局谈何易。西班牙《世界报》这样评价:中国这场改革不会轻而易举地付诸实施,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将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简政放权被认为是权力的“自我革命”。很多时候,不是不能办,而是不愿办——公章里边有油水。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目的就是要打破——“公章四面围城、审批长途旅行”。4年多来,中央共取消和下放618项行政审批事项,提前实现预定目标。
  央企薪酬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价格机制改革等一大批以前碰不得、啃不动的“硬骨头”被一一砸开;从治理军队内部“毒瘤”,再到扎实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得以破冰推进,令人振奋。
  识得“水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协同整体推进——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改革“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
  全面深化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从密集出台文件,到启动试点加快推进,既要取势,又要取实,好的改革举措才能落地生根。
  司法改革、国企改革、群团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一系列改革规划中,既有顶层设计,又要基层探索;既统筹推进,又重点突破;既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又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改革在不断夯基垒台,积厚成势。
  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牵动改革的“牛鼻子”——
  在“涉”改革险滩时,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最前面。
  既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还兼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组长职务……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习近平“亲上火线主导改革的负责姿态”,最高层的决心和担当“超出预料”。
  4年多来,从认识到适应,从把握到引领,党中央始终牢牢掌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成效显著,稳中有进的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寒流中格外抢眼。
  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凝聚起奋进的力量——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推进改革理论创新的价值基点。
  从“正定翻身”到“晋江奇迹”,从“八八战略”到“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令”,从黄土地中走来的习近平,始终不忘“平凡的世界”中的父老乡亲,始终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铭刻心间。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百姓关心期盼什么,党中央就重视关注什么,改革就抓紧推进什么。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商事改革降低创业门槛、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创新、全面放开二孩优化人口结构……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福利到权利,“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断续写发展的新篇章。
  一个渐行渐近的中国梦,正向世人走来。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彰显东方大国风范,全方位推进特色外交,引领中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央
  习近平:“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天下,一个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深处的概念。
  天下,并不平静。诚如基辛格所言,“国际体系正在经历四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环顾全球,经济政治重心从北大西洋转向太平洋,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之势不可阻挡。地缘政治因素错综交织,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
  “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习近平总书记以敏锐眼光观察世界潮流。
  登高望远,方能掌握方向;明辨大局,才可顺势而为。
  回溯到2012年底,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首场外事活动,习近平提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判断。
  这一判断,成为中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遵循。
  在白雪皑皑的莫斯科,在郁郁葱葱的巴厘岛,在万众瞩目的联合国讲坛……4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阐述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深刻内涵,分享东方大国的哲学之“道”。
  “习近平提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他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主编的《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如此评价。
  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
  和平发展道路、自贸区建设、丝绸之路、全球治理……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切中肯綮。
  “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外媒不断捕捉到中国发展新动向,将这些消息发往世界各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新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开创性谋划。
  践行正确义利观,推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对非合作真实亲诚四字箴言,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自信而笃定。
  主动有为,引领世界前行——
  “习近平主席有多忙?”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媒体挖掘出的细节让人们看到中国领导人一天的工作节奏:出席19场活动,与各国政要约80人次会面。
  “你们要没事了,我就没事了。你们要忙得团团转,我这就有事了。”习近平总书记步入峰会会场前和记者挥手笑谈。
  主场、主人、主持、主导……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主办层级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这次峰会上,东道主引导峰会形成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
  犹如灯塔,杭州峰会穿透世界经济迷雾,指明航向。多国领导人见面时对习近平总书记说“这归功于您的卓越领导力”。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北京会议、“9·3”胜利日阅兵……习近平总书记坐镇主场,欢迎八方来客;中拉领导人会晤、南南合作圆桌会和全球妇女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习近平总书记客场是“主角”,贡献中国智慧。
  外媒评价,中国领导人展示出厚重的天下情怀、宽广的战略视野、高超的驾驭能力,恰与中国日益提升的大国地位相契合。
  兼济天下,谋划共同发展——
  “我们不需要拍胸脯、夸海口,而是要诚恳、严肃地兑现承诺。言必信、行必果。”2016年6月19日,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获得如雷掌声。两个月前,中国的投资使这家百年老厂焕发新生机。
  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由衷赞叹,“许许多多的梦想正在中国合作伙伴的帮助下逐步实现”。
  东到太平洋沿岸,西到中亚、欧洲,北上东北亚、俄罗斯,南下东南亚、非洲,从陆到海,兼顾东西,习近平总书记近年的出访路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恢弘布局中渐次铺展。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宣布‘一带一路’创想之时,他是在重新唤起人们对于那段很久之前就已经熟悉的繁荣回忆。”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如此评价。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习近平总书记的“天下观”一脉相承。
  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自贸试验区实行“负面清单”,从亚投行开业运营到丝路基金顺利组建,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传递决心、提振信心,强调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
  勇于担当,心系人类命运——
  2014年—2016年,北京—华盛顿—巴黎—杭州。
  3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会晤,推动中美发表3份相关联合声明,并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在习近平总书记“杰出的领导”下,中国“采取了雄心勃勃的行动”。
  肩负历史责任,中国对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主动作为一以贯之。
  世界不会忘记,在埃博拉疫情肆虐的紧急关头,在世界最贫困国家减贫的艰难时刻,在阿富汗、叙利亚、乌克兰等危机出现之时,中国领导人主持公道,仗义执言,伸出援手……
  春秋四度,硕果累累。从全面布局到精耕细作,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
  4年多来,出访24次,足迹遍及五大洲51个国家;在国内会晤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约220人次……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中谋篇布局,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继承中开创新天地。
  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专注倾听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走上联合国讲坛,20分钟的讲话,被15次掌声打断;站在天安门城楼,1700余字的讲话,18次提及“和平”;登上约翰内斯堡的讲台,宣布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描绘24亿人的美好未来……
  英国王室以皇家马车迎请,巴基斯坦等国战机护航,柬埔寨王宫外广场第一次摆上了外国领导人的巨幅画像,所到多国民众夹道欢迎……尊贵礼遇映射出中国在世界中的新坐标。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一项关于世界10个主要国家领导人的正面形象调查,来自30国的受访者认为,习近平名列第一。
  赢得世人尊重,更有维护主权权益的一身正气。
  “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从东海到南海,从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到有效应对所谓南海仲裁案,中国领导人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着眼地区稳定大局,唱响和平发展的主旋律。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此时,挺立历史潮头,中国的世界舞台从未如此广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引领13亿多人民同心筑梦走向伟大复兴
  习近平:“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这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2016年春节前夕,江西井冈山,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这里。在茅坪乡神山村,他向围拢过来的父老乡亲们深情地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此时此刻,“十三五”已经开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坐标上,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4年时间,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只有30多年。
  一种信念,可以穿越时空,凝聚力量;
  一种梦想,可以改变历史,昭示未来。
  “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这样诉说他的赤子之心。
  党的十八大后,刚刚履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圆梦的坚定决心,开启了一场实现中国梦、夺取新胜利的伟大进军。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底气十足。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7.7亿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5575万人,2016年贫困人口又有1000多万实现了脱贫,中国用30余年时间让7亿多人脱贫,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上升到2015年的14.8%,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重,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驱动激发新的活力,“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惠及民生,三大战略从蓝图向现实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抓住了关键,夯实了基础,中国前进的步伐铿锵有力。
  展望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将首次告别绝对贫困。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实现伟大梦想的最为关键时期,我们认识清醒。
  全面脱贫,淘汰过剩产能,治理雾霾,继续推动财税金融等关键领域改革……人类发展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如此大体量的国家,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梦想越伟大,道路越崎岖;越接近山顶,攀登越艰难。
  “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刻警醒在耳。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实现伟大梦想,我们期待满怀。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渐次展开并形成整体构架,指引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
  “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引领中国经济开启了迈向更均衡发展的伟大转型,并在众多关键领域坚定推进改革,从而更好适应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这几年每年都到访中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利普顿如此评价。
  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引发了世界的关注。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来华参加博鳌论坛期间对媒体透露,他“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仔细拜读了”法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他在和习主席见面时,向他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并交流了对创新的看法。
  截至2016年11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12种文字、50多万册,创造了近年来我国政治类图书短时间内海外发行量最高纪录。
  根植于960多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5000多年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精神,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生生不息、磅礴坚韧,这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中国自信。
  “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历史不停向前,梦想时刻召唤。
  夺取伟大胜利,就要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历史关键期,把我们的事业成功推至光辉的彼岸,必须凝心聚力、团结前行,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宁夏将台堡这样深情地说。
  夺取伟大胜利,必须依靠实干兴邦——
  为政贵在行。
  一份份工作日志、一张张出行地图,记录并见证着中央领导集体体察世情民意的奔波与足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调研的足迹遍及神州大地。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正如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繁重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那样,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要依靠广大干部实打实地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抓住关键重点,赢得战略主动。
  实现伟大胜利,更需增强核心意识——
  从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荣历程来看,党的领袖人物的造就和选择,从来都是历史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在如今的历史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在领导和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这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又一次关键的郑重选择。
  百年梦想,曾经如此遥远;伟大复兴,今朝触手可及。
  2016年11月9日,在距地面约380公里的太空,中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同习近平总书记进行天地通话。总书记叮嘱他俩“团结协作,迎难克坚”,希望再接再厉,圆满完成后续任务。
  9天之后,在太空站工作了33天的两位航天员成功返回地面,中国载人航天实现新的跨越。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程”上,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治理变革正闯关夺隘,新世纪最壮阔的改革画卷正雄健铺展。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面向未来,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