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廉政教育 > 清廉故事 >
三秦古碑颂清风
时间:2021-07-05 10:39:00   来源:清江浦区纪委   作者:清江浦区纪委

11.jpg

1-2.jpg

1-3.jpg

三秦大地,名碑荟萃。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在展出的《秦风颂廉——陕西廉政文物展》中,历代碑刻令人目不暇接。我们从中选择了三块碑记,一起领略背后的清廉故事。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名著《文心雕龙》是这样定义”这个文体的:“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这段箴言,难以明确指认其作者是谁。在文本定型的过程中,明朝的曹端与年富两人贡献较为明显。

“学正“掌教诲所属生员”,官阶并不高。曹端对于学正这份工作尽心尽力,使霍州的百姓对他久久不能忘怀。史载,曹端执教霍州,”。后来,曹端丁忧回故乡渑池守孝,霍州学子仍来问学。守孝期满,曹端补蒲州学正,任满后,蒲州、霍州两地百姓争着请求曹端到本州来,由于霍州的请求先蒲州一步上达朝廷,朝廷遂从霍州之请。

1424年),曹端在霍州的学生高晟授西安府同知,他特意去蒲州拜访了自己的老师,请教其为官之道。曹端回答道:”这段记载来源于曹端年谱。”这三个字提示我们这段官箴并非曹端的创造,但究系哪位古人所云,却难以追踪了。曹端引用古人的这段官箴,与三十六字官箴相比,除了没有最后六个字外,只有一字之差。

“公生明,廉生威“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450年),年富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都察院是明朝的监察机构,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都御史一职非同小可,”。年富奉旨到大同整理军务,不承想遭到宵小诬告,称他”,其表现之一是年富到任之日,就与大同总兵官、定襄伯郭登”,定襄伯系伯爵,年富如此全然未将郭登放在眼中。我们今天还能读到于谦为年富辩白的奏议,于谦说既然”。年富在大同虽遇重重障碍,但兴利除弊、惩治贪官的功绩不小,这也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清誉。

1458年),年富巡抚山东,山东百姓早已熟悉年富的威名,豪猾因此收敛。年富在山东任内还做了一件事,在衙署一隅,年富立下了一方石碑,石碑上刻写了上述三十六字箴言。在此后的岁月中,年富立下的石碑埋没、发现与复制,由山东到陕西。

2

为官者当时时自警。官箴的用意便是自警,古人不仅阅读官箴、编写官箴书,而且将官箴刻在石碑上,更慎重者,还要举行严肃的仪式诵读官箴,在这样的场合下,官箴即誓言。

“张官置吏,本以为民。守官之法,廉仁公勤。克念四善,毋负所生。贪财害人,灾必逮身。“四善“四善二十七最“二十七最“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四善“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四善这方誓词碑是谁立的,为什么要立这方碑呢?誓词后的一段文字,道出了这方碑更多的细节。原来,这方碑是明嘉靖三十七年(四百年后,我们仅有这方誓词碑来触摸孙科的心灵。他说自己乃中人之资,立这块碑”,但明白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自警,他立碑是希望自己的内心能有所畏惧而不放纵,”。”是儒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反映了古人的一种时间意识,白天我们忙于生计,所思所想都难离功利,夜晚我们挣脱白天的种种俗务,而得以回归我们的本心。夜气最早是由孟子提出的,他主张人心本善,说一个人要是夜气不存,便丧失了仁义之心,”。孙科说“夜气不梏于旦昼孙科起誓的时间是朔望两天,即每月的初一、十五。许多礼仪性的活动都安排在这两天举行。学校祭祀孔子等先贤是在朔望两日,乡约聚会也是在朔望两日。扶风地属关中,这里是中国古代乡约的发源地。早在北宋,蓝田吕氏即推广以”为宗旨的乡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曹全碑:孝廉之德 久久难忘

185年),曾埋没地下千年,于明朝万历年间(—1620年)重光于世。此碑一经出土,便引起书法界的轰动。

“轰动“《曹全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体现了一种恰到好处的中和之美。《曹全碑》是汉隶的经典之作,字形扁平,最可玩味的是,书家在写长横时,起笔如蚕头,收笔若雁尾,典雅灵动。当我们的视线在《曹全碑》上来回扫动时,这一个个字仿佛化身成为穿着汉代深衣的舞者,在铺就黑色石块的一方庭院中随音乐翩翩起舞。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书法也是一门视觉艺术。

循着碑文,我们知道曹全,字景完,东汉敦煌郡孝谷县人,是一位受民爱戴的官员。曹全出生在一个世为孝廉的家族,孝廉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曹全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皆被推举为孝廉,倘若曹全父亲不是英年早逝,应当也会被推举为孝廉。曹全自幼好学,侍奉叔祖母、继母极孝,乡间遂有”的美传。

169年),曹全被推举为孝廉,官拜”,这是东汉朝廷为管理西域而设置的一个官职,恰此时疏勒反叛,曹全领兵平乱,威震西域,碑文特别提到,当曹全要班师回朝时,”,这可是一笔数目不小的礼金,曹全是如何处置的呢?”,将礼金悉数登录在官家的簿册中,而不取一文入私囊。

“潜隐家巷七年“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寰不安“存慰高年,抚育鳏寡“反(通返)者如云“岁获丰年“费不出民,役不干时曹全在郃阳的这一系列惠政,令曾与之共事的吏员王敞、王毕等人感动不已,他们于中平二年(“共刊石纪功”。

我们看到的是一块石碑,而背后是百姓对清官廉吏的口碑。(罗慕赫)

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